启东,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总人口100多万。作为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多民族汇集与融合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现有4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000多人,散居在全市各地。
近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社会民生事业保障和民族事务治理等方面着手,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中,有力地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扎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根”。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民族工作全面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好各级党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确保全市民族工作力量更集中、推进更及时、处置更有力。加强理论武装。将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理论纳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校学习班内容,丰富形式集中学、第一时间线上学、联系实际专题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使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等深入民心。落实制度保障。将民族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大胆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干部,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深化各区镇、街道横向协作和纵向管理机制,使促进群众交往流交往交融的“软目标”变成推进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的“硬责任”,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活力。
二、增进民生福祉,壮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干,启东市始终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一心一意改善民生,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200元、32600元,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3位。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启东始终坚持“民族工作无小事”理念,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建立各族人口基础信息库,将扶贫帮困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议程,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2022年设立“情暖红石榴”基金项目,第一批救助资金已让25户各族困难家庭受益。培育飞龙水产养殖项目,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从扶贫、扶智到扶志,全力帮助各族群众共同致富。每年出台招生制度,从政策上统筹、保障各民族学生能享受平等教育权,同时扩大资源,降低门槛,妥善安排流动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入学,近三年解决百余名孩子就近入学。开展普通话宣传教育活动,扫清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语言障碍。加强东西部协作,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建立协作关系,推动多家企业、医院和学校签署结对协议,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畅通各族群众来启就业渠道,推动重点企业面向民族地区加大招工力度,目前承接近千名民族地区来启创业就业人员。
三、强化文化认同,繁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叶”。启东市始终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文化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连续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民族团结七进”等活动,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基层,覆盖到各行各业,以5所小学为试点在全市各类学校开设民族团结特色课堂,在村居建立红石榴课堂,在企业打造红石榴驿站,加强沟通服务,通过小阵地建设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大文章,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针对各族群众需求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民族风采文艺汇演,开展“火把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仅2022年全年,全市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近30场次,展示各族群众风采,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工作,全市10多家先进单位、20多名先进个人在改善民生保障、繁荣民族文化、和谐民族关系、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作出示范,不断扩大民族工作对外影响力。
四、探索治理模式,丰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果”。启东市以提高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水平为着力点,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向深层次、全领域、多维度发展。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人口精细化服务管理,全面保障同城待遇,广泛搭建村居民族工作服务站等平台,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中。积极搭建平台,成立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完善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建成民宗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成立了16支各类型民族团结志愿队,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民族事务治理,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致力于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建设绘画、书法、篮球等多元社团,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增进各民族群众间的交流。因地制宜培育邻里互助、关爱帮扶、志愿服务的民族工作品牌,目前,我市的“红领巾话团结”“我们的节日”“小候鸟志愿服务”等品牌,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等方面成效初显,使民族团结创建成为普通人可观可感可参与的一种具体工作。进一步提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平台、展示风采的舞台,分级分类在不同类型的单位建设各具特色的阵地近20个,其中近海镇、南城区街道城河新村社区、实验小学、东海镇四家单位先后获评省级“红石榴家园”。圆陀角碧海社区、滨海实验学校、汇龙镇南郊村获评南通市首批“红石榴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永远在路上。启东将努力把这片土地建设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和谐发展、人生出彩的美丽家园,全力在美丽的东疆大地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启东凝聚全市各族群众的磅礴力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