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快讯

海安市报本禅寺讲述国宝背后的高僧缘

来源: 海安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2021-07-15 字体:[ ]

1928年,海安曲塘报本庵(今报本禅寺),一位年轻的僧人背起行囊,奉师父之命准备前往镇江竹林寺佛学院求学。这一年他20岁,已经在报本庵度过了六年的佛门时光。这位年轻的僧人,便是后来的一代高僧雪烦法师。

雪烦法师生于1909年,14岁前往海安县报本庵出家,20岁离开外出求学。年仅32岁便担任焦山定慧寺方丈、焦山佛学院院长等职。改革开放后,雪烦法师又先后担任过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而蜚声中外的当代高僧茗山法师便是雪烦法师的学生。

除此以外,雪烦法师还曾在抗战期间,为保护我国书法艺术国宝《瘗鹤铭》残碑免遭日军掠夺,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由此传得一段佳话。

1937年12月8日下午,侵华日军第13师团天谷、安达两部队,用大炮轰开镇江南门,置古城于水火。与此同时,一艘悬挂太阳旗的快艇隐身在硝烟中,直扑孤悬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的焦山岛。在这支队伍当中,有一个称为“百合金计划”的秘密组织,该组织专门为掠夺被侵略国的文物、古籍和艺术品而成立,而他们此行的目标,正是为了搜寻镇江焦山岛上的刻字残碑《瘗鹤铭》。

《瘗鹤铭》五石相连拓片.jpg

占领焦山之后,一队日军直奔目标所在地:定慧寺。根据他们的情报,几百年来,五块《瘗鹤铭》残碑一直收藏于定慧寺伽蓝殿南壁。

然而,让有备而来的日军意外的是,定慧寺伽蓝殿南壁空空如也,在搜遍整座寺院后依然是一无所获。

原来,就在日军攻入焦山岛前夜,隆隆炮火声中,时任定慧寺第一监院的雪烦法师便带领法徒,连夜将放置于伽蓝殿南壁的残碑转移出来,秘密埋藏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洞窟中。此时,焦山岛上的夜空正被火光不断映亮,而一江之隔的镇江城,在入侵者的野蛮杀戮中,已成人间炼狱。雪烦法师所带领的这些年轻僧人深知,明天有可能会死于日军的屠刀下,而他们这一夜的勇敢作为,将使得中华瑰宝《瘗鹤铭》逃过一劫。

正是当年雪烦法师和他所带领的那帮年轻僧人,不顾个人安危冒死保护,才使得这件国宝免于流离海外甚至被破坏,让今天的中国人能够在自己家里,一睹这千古奇碑之芳容。而这位从报本寺走出去的一代爱国高僧,也必然成为所有报本后人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