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这是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成果的集大成,是统战工作的总规范。在崇川区委统战部指导下,新城桥街道统战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统战工作条例,在大统战格局下谋划推进辖区少数民族工作,牢固树立少数民族工作全国“一盘棋”思想,依托欣欣然亲子俱乐部结对帮扶贵州侗寨,推动侗寨大歌文化传承,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千里之行铸就爱心结对。2016年初春,崇川区新联会自由职业人员工作委员会主任周玉暄一次贵州之行,与小黄村和占里村侗寨的孩子们相遇,回通后,小黄、占里优美的自然风光,质朴的侗寨儿童,悠扬的大歌歌声时时浮现在她的心头。回想2009年欣欣然创立前期,欣欣然就以亲子阅读为纽带,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践行爱心事业为途径,她当即召集欣欣然亲子俱乐部的志愿者们,发起了结对贵州山区学子的爱心行动,旨在让大歌在侗寨继续延唱。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小黄村、占里村的侗族大歌存在传承危机,流传下来的侗族古歌一千余首,年轻人会唱的最多几十首。随着老歌师纷纷去世,那些口传心授的侗族大歌也面临失传危机。周玉暄选取了小黄村两个歌队、占里村一个歌队共3个娃娃歌队结对,每年为他们提供专项活动经费,向村里的老歌师们学歌,以实际行动,助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爱心结对续写山海情怀。自结对以来,欣欣然便把贵州侗寨的孩子们当成了远方的家人,除结对帮扶侗寨歌对外,逢年过节,欣欣然的志愿者们总会给远方的家人们寄去礼物。小黄村位于贵州从江县高增乡,离县城25公里,东接贯洞,西邻占里,四面环山,村子里均为侗族,人均耕地不满一亩。地理位置的不便造成了小黄村物质基础严重缺乏,村里正规学校教育只有一所小学,即由香港佛教联合会捐款所建的“小黄智慧希望小学”。
学校里虽然有图书馆,但书籍种类少且破旧不堪,难以满足小黄村孩子们对读书的需求。当结对帮扶小黄村的“欣欣然亲子俱乐部”成员了解情况后,当即联合民盟南通市委筹办小橘灯爱心图书角捐书活动,近年来,共计捐赠图书一千余册,同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两地学子进行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扶贫重在“扶智”,图书捐赠和读书分享能够对侗寨的孩子的思想进行启迪,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铺设健康的成长道路。南通虽与贵州侗寨相隔千里,但是爱会让两地紧密相连。
山海情怀聚能多边反应。在欣欣然亲子俱乐部志愿者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加入到爱心活动中,通过捐款、捐物,让大山深处的歌声响彻江海大地。2019年夏天,欣欣然成立十周年,在周玉暄的组织下,携程旅行城山路店、百e国际等两家企业一百二十余人捐款六万元,邀请侗娃前往南通追江赶海,在欣欣然成年十周年的汇报演出上,孩子们穿上侗族传统服饰,一曲大歌感恩南通的志愿者们。欣欣然的爱心活动也在通城悄然发生着化学反应,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也在不断地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基层民宗事务工作者将继续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通过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切实传承好、发扬好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