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门区切实加大宗教中国化实践步伐,聚焦“管得住、管得好、管平安”的重要目标,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
一、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坚定爱国爱教立场。海门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宗教教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各宗教团体收看二十大开幕会、闭幕式实况,组织升国旗仪式,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坚定“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服从和服务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思想。(二)是以文化引领思想建设。对宗教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传递正能量,筑牢宗教中国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按照《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法光寺、江海城隍庙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员通过了资格考试,获得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三)是积极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四进”活动。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开展“升国旗、唱红歌、颂党恩”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宪法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海宁寺、兴隆寺、海门基督教堂、三厂天主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法治阵地。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海宁寺、兴隆寺等宗教活动场所设立书画院,为教职人员、信众等提供书法、绘画的阵地。
二、规范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制度管理保障。海门区始终把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制度放在首要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宗教活动和教职人员管理为重点,坚持内部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现代化。(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据近年来制定修订的宗教法规规章,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建设符合法律法规、传承优良传统、适应时代发展的内部管理规范体系,为全面从严治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二)是严格执行规范管理。海门区完善教职人员备案和动态管理工作,加强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健全财务规定,配备财会人员,财务情况每半年在场所宣传栏公示一次。宗教活动场所大额支出均经过民主管理小组研究讨论通过。(三)是大力倡导崇俭戒奢。海门区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相结合、问题治理与风气塑造相结合,自觉抵制宗教商业化不良影响,坚决抵制商业资本借教敛财、以教牟利。将从严治教作为海门区宗教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计划,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全面从严治教的思想自觉和内生动力。各宗教团体以高度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带领好信众,对标找差、明确方向,扎实推进道风建设稳步向前。
三、确保宗教领域平安,抓好重点专项工作。海门区着力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打造“除险、培优、监管”三大工作体系,全方位全领域守牢宗教领域平安责任田。(一)是抓好安全管理“除险”体系。将宗教活动场所安全要素纳入台账管理,平面图、消防灭火器分布图简洁明了;着力促进制度化,巡查主动性,安全员施行巡更打卡制度,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促进安全检查专职化,确保安全工作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落小,有效提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二)是建立人才“培优”体系。强化班子建设,严格领导班子自律,按照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要求加强宗教团体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班子成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全面提升宗教界人士安全意识。(三)是完善联网“监管”体系。依托“雪亮工程”,深化“数据融通”,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前端智能化设备全覆盖。结合“三级网格两级责任制”,注重在网络设置上下功夫,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