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有这样一群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两年前告别家乡,怀揣着教育理想,毅然踏上雪域高原。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位援藏教师克服高原反应,坚守高原讲台,坚持立德树人,将江苏教育的好资源、好经验、好做法带到拉萨,架起了苏藏交流、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谱写了教研教改的“奋进曲”,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洒下初心和情怀。倾听花开的声音,见证生命的成长,以不变的初心、扎实的教学迎接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下面是实验中学援藏教师、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美术老师胡娟讲述的援藏故事。
转眼间,来到拉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还记得首次出发前,对雪域高原满怀憧憬、向往之时充满忐忑、不安、紧张,到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在这里跟这里的同事一起工作学习生活,俨然已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
一
学校美术组一共有四位老师,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正常开设高中美术鉴赏课。我来到这里后,作为备课组长,首先建立美术教研组,搞好教研组建设,身先士卒,上示范课,磨课、评课。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们共同讨论,互提意见,初步对怎样上好一堂完整优秀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成一定的共识。本地老师当中既有稍微年长的老教师,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教师,年轻活泼充满朝气,我们取长补短,我带去内地先进的教学理论经验,同时他们跳跃的思维,充满创意的点子也给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在这种磨合、碰撞和交流中,我们共同成长进步。在这里,不管是组内公开课,还是对外展示课,关键时候,作为援藏老师,都要走在最前面。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每上一节课,每做一件事,我们要比在家更用心,更努力,因为在这里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代表的小到我们自己的支援学校,大到整个江苏的形象。
二
拉萨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拉萨城里有着很多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闲暇之余,我会穿梭于这些古老的建筑之间,领略这些有着几千年文明的藏族文化。每当我驻足于一幅壁画或一尊雕塑面前时,我都会贪婪地盯着这些古老的文明,恣意徜徉其中,深深地被这些古老的文明、灿烂的艺术所折服和震撼。
在我的课堂上我将这些亲眼看到的古老艺术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比如讲到敦煌莫高窟壁画时,我与布达拉宫里的壁画联系起来,从内容到形式,到表现手法,再到历史年代,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离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这时往往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
鉴赏课之余,作为美术老师,我还时常带领孩子们放下课本拿起画笔,走进校园的花圃,拥抱大自然,沐浴阳光。在学校的花圃里,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然后教他们用一定的方法描绘下来,用画笔记录大自然的美好。往往他们画好时,都会将作品举到我面前,我会用一些赞赏、建议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很好,不过这些草这样表现就更好了”“很棒,那个地方再加点东西,画面就更好看了”……每每这时,他们会很开心地接受我的建议,继续完善他们的画面。
在这边喜欢画画的孩子很多,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画他们喜欢的内容,动漫卡通人物,足球明星,山川河流……每当我走进教室,他们就会拿出他们的作品给我看,与我分享探讨画面的内容,表现的方式。我对他们提出我的建议和想法,看着他们认真的脸庞,信任的眼神,我深深感受到我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四
援藏期间,我还接受了几次特殊的任务,两次试卷命题,一次制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在这期间封闭式管理,手机被统一保管,与同事、朋友、亲人暂时中断联系长达二十多天,虽然很辛苦,但想到自己能作为纽带,把江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西藏,服务于西藏的美术教育,为西藏的美术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性作用,就感到无尚的光荣和无比的荣幸。
高原有着平原不一样的景致,连绵的山脉,晶莹剔透的雪山,深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云朵,每天看着这些景色,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高原有着让人心驰神往的美景,但也有着恶劣的气候环境:缺氧,天气干燥;气压低,常常感到气喘不上来。因为长期的缺氧,天气干燥,人在这里,掉发,嘴唇干裂,鼻子里经常有血丝,但能在祖国的边疆、雪域高原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
高原上有一种花叫做格桑花,美丽,生命力极其顽强,不管春夏秋冬长年绽放在高原贫瘠的土地上,我愿做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傲然挺立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