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田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情感、文化、实践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把握情感之维,强化互嵌保障、互动融通。依托街道“双中心四平台”建设,突出“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职能优势,将民族工作触角延伸至37个网格、223个微网格,为各族群众提供入学入园、经营办证、创业就业、帮学助困等全方位均等化服务。坚持从各族群众的生活现状出发,以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为基点、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让各族同胞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全过程”“无差别”关爱,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场域中夯实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基础。
把握文化之维,赓续红色血脉、民族精神.以“最美回家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勤学园”等路域文化连廊打造,利用各种平台载体、节日节点,常态化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社区多元文化氛围营造的过程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汇聚精神力量。文韵艺术团、民族风艺术团、雅韵京剧社等6个特色社团常年活跃在各类舞台,以艺通心、以文化人;依托“红石榴家园”、“大学生网络文明联盟”、韬奋书吧等平台开展非遗扎染技艺体验、民族主题剪纸、古典诗词吟诵、演讲比赛等活动21场,惠及1200余人次。
把握实践之维,促进共学共事、同心同行.深化与江苏工院、南通科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引导包括各民族学生在内的党员志愿者、优秀学生代表与各民族家庭“互帮结对”,在实践中携手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作圈,引导青年一代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性认知、锤炼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意志品格。在“青耕社区”校地共建公益服务日活动中,维吾尔族学生古扎努力·帕热哈提和阿迪莱·阿迪力作为江苏工院“守护银发”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社区,为辖区女性劳模、退伍军人提供公益美甲等公益服务。自江苏工院实践团队与社区民族工作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开展政策宣传、协商议事等专题活动12场。辖区高校资源的充分汇聚和涌流,让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